周深演唱的《This Is Me》是翻唱自2017年电影《马戏之王》(The Greatest Showman)中的经典插曲,原唱为Keala Settle。这首歌因充满力量的自我宣言和对抗偏见的主题广受喜爱,而周深以其独特的嗓音和情感表达赋予了这首歌新的生命力。以下从背景故事和歌词解读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以周深版本为核心,结合原曲精神与个人表达)
"I am not a stranger to the dark / Hide away, they say / 'Cause we don’t want your broken parts"
(“我早已习惯黑暗 / 他们说‘躲起来吧 / 我们不想看到你的残缺’”)
- 解析:
- “黑暗”隐喻被排斥的处境,“Hide away”体现社会对“非常态”个体的压迫。
- 周深的演唱以气声包裹脆弱感,如“broken parts”的颤音处理,暗示曾被要求隐藏真实自我。
"I’m not scared to be seen / I make no apologies, this is me"
(“我不再畏惧被注视 / 无需道歉,这就是我”)
- 解析:
- 从压抑到坚定的转折点,周深通过音色从轻柔到有力的渐变,展现心理蜕变。
- “make no apologies”的咬字坚定,呼应他多次提及的“不再为声音道歉”的态度。
"Look out 'cause here I come / And I’m marching on to the beat I drum"
(“看好了,我来了 / 我随着自己敲击的节拍前进”)
- 解析:
- 编曲中加入磅礴弦乐与合唱团,周深的高音如利剑刺破天际,象征打破桎梏。
- “march to my own beat”对应他坚持非主流曲风(如二次元、国风)的音乐选择。
"When the sharpest words wanna cut me down / I’m gonna send a flood, gonna drown them out"
(“当尖锐的言语企图击垮我 / 我将以洪流淹没它们”)
- 解析:
- 周深在此处采用“撕裂式”唱法,爆发力直击人心,隐喻用艺术对抗恶意。
- “flood”可联想到他海妖般的音域,用音乐淹没质疑声。
真假声切换如“破碎—愈合”的情感叙事工具。
文化语境转换:
原曲聚焦西方社会的“边缘人”,周深的演绎更贴近东亚文化中“少数者”的压抑(如性别气质、职业选择等),引发本土化共鸣。
舞台表现:
周深的《This Is Me》不仅是技巧的展示,更是一场从“自我怀疑”到“骄傲绽放”的生命叙事。他用声音为所有曾被边缘化的灵魂提供庇护,正如歌词所言:“I am brave, I am bruised / This is me, and I’m who I’m meant to be.” (“我勇敢,我遍体鳞伤 / 这就是我,我注定成为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