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雾又像花》通过拟声词与自然意象的交织,刻画了恋人相隔时纷乱细腻的思念。歌词延续早期华语流行音乐中"月下抒情"传统,巧妙融合了少女的婉约与直白,借用自然声响外化内心絮语,隐喻爱情如迷雾般朦胧、花卉般易逝的特质。
"唏历历"、"哗啦啦"等拟声词串联全篇,将听觉转化为心理活动:雨声拟为心乱,风沙声转为遐想。矛盾修辞"风没吹雨没下"揭示愁绪非源自外界,实为情思凝结的幻觉。
月挂中天既是古典诗歌的信使意象,也暗合现代情感的悬置感。"拜那托月儿"的哀求与"月儿莫笑"的自辩,展现女性既含蓄又勇敢的情感特质,打破传统闺怨模式。
"雾非雾"化用白居易典故,既指情感的不可捉摸,又暗示时代背景下爱情的脆弱性;"花非花"呼应晚唐词风,在反复吟唱中构建出缥缈的意境,歌名由此成为华语情歌的经典譬喻。
ABAB式的回环结构如絮语呢喃,叠词构成的情感音阶逐步升高:由雨声幻听转向月下誓言,乱麻心绪最终沉淀为"心底只有他"的笃定,完成从迷惘到澄明的情感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