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弦的歌曲《逃学书童》通过歌词展现了一个对传统学习方式感到厌倦,渴望自由和个性表达的“逃学书童”形象。这首歌的背景故事可以解读为一个古代书生对传统教育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追求的向往。
歌词中,“我是逃学书童背书五十五斤重”形象地描绘了书童沉重的学习负担,而“中念咒书海行走如风”则表现了书童在书海中自由穿梭的愿望。
“不登范老岳阳楼,不随知章回乡慢慢走”中的“范老岳阳楼”指的是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而“知章”则是指唐代诗人贺知章,这里表达了书童不愿意遵循古人的足迹,想要走出自己的道路。
“拒绝克隆陈规得道刻下我身份独有”进一步强调了书童对个性的追求,不愿意成为传统教育下的复制品。
“大约在庆历四年春,书海传来两三声”可能是指北宋庆历年间,书童在书海中听到了新的声音,可能是对新思想的渴望。
“先生说过我不笨,铁杵磨成针”用“铁杵磨成针”的典故来表达书童虽然不是天才,但通过努力也能有所成就。
“厚厚唐诗三百本,爬格子的瘦书生”中的“唐诗三百本”指的是《唐诗三百首》,而“爬格子”则形象地描绘了书生在格子纸上书写的辛苦。
“九宫格中提夜灯,韵律交待得要工整”描述了书童在九宫格中书写,追求韵律的工整。
“李白杜甫的经纶,藏满黄鹤楼几层”将李白和杜甫的诗作比作经纶,藏在黄鹤楼中,表现了对这两位诗人作品的敬仰。
“轻舟载着瞌睡虫,周公读不懂”中的“周公”可能是指周公解梦,这里表达了书童对传统学问的不解和困惑。
“东坡笔下卖艺人,宫商分明征羽准”中的“东坡”指的是苏轼,这里描述了书童对苏轼笔下艺术形象的欣赏。
“两岸什么的猿啼声,问我厢房闷不闷”中的“两岸猿啼”可能是指《滕王阁序》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表现了书童对自然美景的向往。
“鹳雀楼,更上一层楼又传来踢踏的节奏”中的“鹳雀楼”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这里表达了书童想要超越前人,达到更高境界的愿望。
“怨杨柳,塞外风沙狂舞六级到底够不够”中的“怨杨柳”可能是指离别之情,而“塞外风沙”则描绘了边塞的艰苦环境。
“问扬州,三月烟花何时答应悄悄后门跟我走”中的“扬州三月烟花”描绘了扬州春天的美景,书童希望与美景一同逃离。
“哼一首,学海无崖逃学书童喜欢对着麦克风”表现了书童对自由表达的渴望,想要通过麦克风唱出自己的心声。
整首歌曲通过丰富的文化典故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一个古代书童对传统教育束缚的反叛和对个性追求的向往,同时也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对自然美景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