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歌原为1950年代由范禹、麦丁根据云南撒尼族民歌改编的合唱曲目,后被郁钧剑等歌唱家传唱。歌曲诞生于新中国成立初期,融合民族音乐元素与时代精神,通过描绘西南边疆丰收场景,展现少数民族对远方来客的热情挽留,呼应民族团结与社会主义建设主题。
“花儿”“果儿”“谷穗”构成自然丰收画卷,隐喻劳动成果的丰饶与共享;“姑娘赶羊”“踏晚霞”的田园画面暗含生活富足与归属感。重复的“等人摘”“割下来”以拟人化手法强调果实与谷物对收获的主动期待。
贯穿全曲的叠词“塞洛塞”“唉洛唉”模仿民族歌谣中的集体应和声,强化召唤远方客人的恳切感。“请你留下来”超过十次反复咏唱,体现撒尼族“待客如亲”的传统,亦暗含对建设者扎根边疆的呼吁。
末段升华至“歌唱繁荣祖国”“社会主义光辉时代”,将民族叙事融入国家话语。丰收不仅是自然馈赠,更象征集体劳动成果;留客不仅表达情谊,亦体现边疆地区对人才与资源的热切期盼。
歌词保留撒尼族民歌的即兴衬词结构,句尾押韵灵活多变,如“开哟/摘/唉洛唉”形成松散韵律链,模拟山间对歌的随性质朴。长短句交错呈现节庆歌舞的呼吸感,贴合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文化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