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以蒙古高原常见的季候风为载体,通过复沓式对仗结构展现生命轮回意象。开篇"绿色"既是草原生态表徵,亦隐喻时代变革期的文化苏醒,1990年该曲创作时正值草原生态保护意识萌芽阶段,歌中自然景象暗含社会新生的双重解读。
歌词构建春种秋收的时空闭环:绿色风对应春季物候(花开/吐青),报春风转向秋季收获(地献金)。"复苏的心"与"向往的心"构成精神时态的纵深,既指向蒙古民族的传统生态智慧,又暗示改革开放时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双重期待。
全歌42次出现齿音声母强化风的听觉质感,五度上行模进音型模拟风势渐强。特别设计的甩腔处理("哎"段落)还原蒙古长调诺古拉技法,在汉语歌词体系中创造性地融合了游牧民族声音记忆,形成独特的跨语际音乐叙事。
将传统赞歌体裁注入现代环境意识,"地献金"既保留草原民族对土地的敬畏,又暗含可持续发展理念。最后四度下行的解决终止式,象征性地完成从自然神力到人类主观能动性的认知迁移,体现少数民族音乐现代化过程中的美学嬗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