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歌延续闽南语劝世歌传统,融入儒释道思想,反映早期台湾社会对人生无常与道德伦理的感悟。歌词借人生如过客、富贵如浮云的意象,暗合战後经济转型期人们面对物质诱惑与传统价值观冲击的矛盾心态,歌中反复强调因果报应,体现民间信仰中"劝善止恶"的教化功能。
"鸟为食亡人为财"化用明代《增广贤文》,暗讽当代拜金风气,与後文"捧场做寿"形成现代性批判;"万事开化"呼应庄子的虚静思想,劝人超脱世俗羁绊。"做田人收冬"与"航海一帆"形成农耕文明与海洋文明的象征系统,暗示各安天命的处世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