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一歌词解读-杨乃文 | 歌词网_全网歌词大全

如一歌词解读

创作背景及主题

《如一》出自杨乃文2018年专辑《越美丽越看不见》,创作核心围绕哲学中的"对立统一"。歌曲探讨事物本质的矛盾共生性 —— 少与多、爱与恨、痛苦与痛快皆相互依存。作曲人陈君豪以简约编曲铺陈空灵意境,呼应杨乃文冷冽声线中暗藏的生命感悟。这种表达源于东方道家"阴阳相生"的思想,直指现代人面对社会二元标准(独特/平庸、是非对错)时的精神困局。

歌词逐层解析

第一段:存在的悖论

"什么是少 什么是多...也不算洒脱" —— 连续四个"什么"质问社会既定标准,四组"也不算"推翻二元标签。揭示人类定义(少/多、独特/平庸)的局限性,展现觉醒前的混沌状态。

第二段:物象的辩证象征

"如何像一阵风不聚也不散...又像从不曾存在" —— 用风(聚散)、水(浓淡)、梦(存在与虚无)具象化矛盾统一。风无法同时"不聚不散",隐喻人渴望超然却难逃矛盾本质的困境。

第三段:情感的量子态

"如一颗心可恨又可爱...多么痛就会有多么痛快" —— "可恨可爱"揭示爱的双面性,"可明可暗"暗喻人性光辉与阴影共存。结尾"痛与痛快"采用能量守恒式表达,暗指极致情感的两极必然连通。

第四段:觉悟的转向

"为何要懂 为何要问...不算是因 也不算是果" —— 从质问转向内省,四个"为何"直指执着二元对立的无意义。"非因非果"打破线性逻辑,呼应佛教"缘起性空"的超越视角。

第五段:融合的升华

"如何像一阵风有聚也有散...又像认真的存在" —— 重复意象但用"有聚有散"替代"不聚不散",从追求绝对转向接纳相对。梦"不存在又认真存在"揭示主观体验即是真实。

终章:如一的境界

"如一颗心不恨也不爱...也不再怕不痛快" —— "不恨不爱"并非冷漠,而是超越对立后的平静。结尾"不怕痛/不怕不痛快"达成终极和解:当人接纳痛苦为生命必然,便获得真正的自由。

哲学内核

全曲通过12组对立词解构世俗标准,最终指向非二元论
1. 存在即矛盾(恨中含爱/痛中藏痛快)
2. 对立面的相互转化("多么痛"积蓄为"痛快"的能量)
3. 超越评判的出路(放下"为何要比较"的执着,抵达"不怕不痛快"的释然)

歌曲名"如一"即禅宗"不二法门"的音乐显化 —— 当人停止割裂世界,万物本然如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