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帅天门歌词解读-梦柯 | 歌词网_全网歌词大全

将帅天门歌词解读

背景故事解析

《将帅天门》是一首充满悲壮与豪情的国风歌曲,通过一位老将军的视角,展现了一生征战、心系家国却壮志未酬的英雄形象。歌曲背景设定在边塞战乱频仍的年代,主人公年少从军,凭借一身武艺与满腔热血保家卫国,曾横刀立马、威震四方。然而岁月无情,白发苍苍之时,国事依旧动荡,外敌未除,而自身却已力不从心。

这位将军并非为功名利禄而战,而是“不为朝廷为黎民”,他的理想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然而命运弄人,前半生穷困落魄,后半生虽有战功却难挽颓势。他眼睁睁看着家国风雨飘摇,自己却因年迈无法再上战场,只能含恨远望。歌曲通过层层递进的叙事,描绘了英雄迟暮的无奈、对往昔峥嵘岁月的追忆,以及对天道不公的愤怒诘问。

最终,即便在生命的尽头,他仍选择提枪跨马,奔赴边塞,带领六十万大军迎战敌寇。这不仅是一场战役,更是一种精神的回归——马革裹尸,死而后已,是将军最后的尊严与归宿。

歌词解读

“横刀立马笑五岳,纵孤身白发敢当先”
开篇即展现将军豪迈气概,即使年老白发,依然孤身敢为先锋,笑傲山河,气势凌云。

“不求功名求太平,是不为朝廷为黎民”
点明将军的初心——他所求并非封侯拜相,而是天下安宁,百姓安康。这份为民请命的情怀,超越了忠君思想,升华为更高层次的家国担当。

“恨少时别了故乡,怨两鬓染了风霜”
抒发对青春流逝、背井离乡的遗憾。多年征战,换来的是满头白发与无尽思念。

“手中枪技惊四座,又怎甘就此埋没”
他曾是武艺超群的天才将领,心中仍有不甘,不愿英雄被岁月尘封。

“可如今家境跌宕,怎敢令山河无恙”
现实的困顿让他无力支撑家国重任,内心充满矛盾与自责。

“以铁甲寒枪马嘶鸣,再为这世间开太平”
即便边塞艰险,他仍愿披甲执枪,为天下再战一次,体现不屈的信念。

“是壮志豪情,还是忧国忧民”
这一问直击灵魂——将军的坚持,究竟是个人英雄主义,还是真正的为民牺牲?歌词并未给出答案,而是引发深思。

“可他手中这支笔,能写下多少风雨”
“笔”象征记录与表达,也暗喻历史。即便他想留下功绩或控诉不公,但历史往往由胜利者书写,个人的呐喊终被风雪掩埋。

“他年少那柄钢戟,视天下皆为蝼蚁”
年轻时意气风发,武力无敌,天下在他眼中不过掌中玩物,凸显其曾经的锋芒。

“握长弓关前负甲,号三军横刀立马”
再现将军统帅千军、镇守边关的威武形象,是其人生巅峰的写照。

“只恨这白发迟暮,没与你站在同处”
情感细腻,流露出孤独与遗憾,或许“你”指战友、亲人,或理想中的自己。

“若天能借他几十年,定还个锦绣中原”
这是最深的渴望——再多一点时间,他愿用余生换山河无恙。

“可怎奈苍天不公,让将军郁郁而终”
命运无情,英雄未能善终,只能带着遗憾离世,令人扼腕。

“趁残烛未熄君犹在,提长枪跨马出门外”
即便生命如残烛将尽,他仍选择最后一次出征,展现不屈的军人魂。

“擂鼓声震破长空,众将士跨马搭弓”
战争场面恢弘,士气高昂,象征希望重燃。

“若一昧趋吉避凶,自当是老有所终”
反讽贪生怕死之人可安享晚年,而真正的英雄却注定战死沙场。

“为护我身后家国,与敌将拼死一搏”
点明战斗意义——不是为名利,而是为身后的百姓与家园。

“那一城之地少年郎,都尽数卫我边防”
不只是他一人在战斗,无数青年前赴后继,守卫边疆,体现集体英雄主义。

“虽没有战鼓声声,却一心向死不生”
第二次交锋已无喧嚣,只有决死之心,悲壮至极。

“左手是敌将首级,右手是长枪血旗”
惨烈胜利的象征,他虽胜犹孤,身边已无战友。

“既无力再去开拓,索性就席地而坐”
力竭之后的平静,是接受命运,也是对战争的最终告别。

“他一生只求一败,可已是时不我待”
真正的将军不怕失败,只怕无战可打,无国可护。他渴望一败,是因那意味着他曾全力奋战。

“说马革裹尸边塞外,那才是将军所在”
结尾点题——将军的归宿不在庙堂,不在故乡,而在战场。唯有死在边关,才是对一生戎马最好的祭奠。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