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人间歌词解读-胡彦斌 | 歌词网_全网歌词大全

不负人间歌词解读

背景故事解析

《不负人间》是胡彦斌创作并演唱的一首融合东方禅意与武侠意境的歌曲,其背景设定在一座古老寺庙与尘世交界之处。整首歌以一位修行者(或僧人)的视角展开,描绘了他历经千辛万苦登上三千台阶,虔诚拜佛、焚香祈愿的过程。这位修行者虽身在佛门,却心系红尘,不为个人解脱而修行,而是立志“传灯”,将光明与希望传递给世间每一个平凡之人。

歌曲中的“三千台阶”象征着修行之路的艰难与坚定信念;“剑光里诵经文”则巧妙地将武学与佛法结合,暗示修行者并非一味避世,而是以武入道,在纷扰世间守护内心的清净。这种“出世而不离世”的精神,正是对“大乘佛教”中“普度众生”理念的艺术化表达。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莫问 莫分 莫再描阴阳 照乾坤”体现了一种超越对立、不执于分别的智慧境界。修行者虽身处红尘,却不被世俗纷争所染,坚守内心清明,最终在千年后仍愿为人间传灯,呼应了“不负人间”的核心主题——即便历经生死流转,也要为世界留下一盏不灭的灯火。

歌词解读

斜阳里禅钟响了一声一声:以视觉与听觉交织的意象开启全篇,斜阳象征时间流逝与人生暮色,禅钟声声敲击人心,唤醒沉思,也暗示修行的开始。

无边佛法尽笑看痴嗔:佛法浩瀚,包容一切情感与执念,修行者以超然态度看待世人之痴与嗔,体现“慈悲”与“智慧”的统一。

夜风妙指拂香 踏烟尘 入凡世普渡众生:夜风如手指般轻抚香火,象征自然与灵性的交融;“踏烟尘”既写实又隐喻修行者穿越尘世的艰辛,“入凡世”点明其使命——不是独善其身,而是主动走入人间救度。

我爬过 三千台阶的一片 心虔诚:三千台阶是传统修行的象征,代表信仰的坚持与意志的考验。“一片心虔诚”强调纯粹的初心,不为名利,只为信仰。

拜过了 菩萨焚香 独善其身:此处看似自省,实则为铺垫转折。虽然曾追求自我净化,但并未止步于此,而是进一步升华到“普渡”的更高境界。

莫问 莫分 莫再描阴阳 照乾坤:这是禅宗的核心思想之一——超越二元对立。“阴阳”代表善恶、得失、生死等相对概念,修行者不再执着于分辨,而是以整体之心照见天地万物。

我亦剑光里诵经文:最具张力的一句,将“剑”与“经文”并置,象征武与法的合一。剑可斩烦恼,经可净心灵,二者结合,展现一种刚柔并济的修行方式。

我凝望万丈红尘的一个平凡人:这是整首歌的情感高潮。修行者并非只关注神佛,而是把目光投向最普通的人——他们或许无名、无权、无奇,却是人间真实的存在。这份凝望,饱含深情与敬意。

执一盏孤灯照亮清净六根:“六根”指眼耳鼻舌身意,代表人的感知系统。修行者以孤灯为喻,意味着即使力量微弱,也要守护内心的清净,不被外界污染。

莫近 莫认 莫再记错我不染浮尘:强调自我身份的清晰认知——虽处红尘,却不被其所染。这既是自我警醒,也是对外界的宣告:我虽在人间,心已出尘。

千载后佛前吟诵长安的城:时间跨越千年,空间锁定长安——古代中国的文化心脏。此句寓意深远:即使时光流转,城市更迭,那份为人间传灯的愿力永不消逝。

层峦叠嶂细雨洗风尘:自然景象暗喻净化过程。风雨洗涤山川,也象征着历史长河中不断涤荡的尘埃,唯有真愿不灭。

死生流转一相逢 天地回春:生死轮回中的一次重逢,带来新生与希望。天地回春不仅是季节更替,更是精神复苏的象征——只要愿力尚存,世界便有重生可能。

不负人间愿为众生 传灯:全曲点题。所谓“传灯”,即传承光明与希望。不是为自己求解脱,而是甘愿成为那盏灯,照亮他人前行的路。这正是“不负人间”的深刻内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