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它爱着这个世界》是周深演唱的一首充满诗意与哲思的歌曲,由沃特艾文儿作词、周深本人作曲。这首歌最初以Demo形式发布于2016年,后收录于2018年专辑《深的深》中。以下从背景故事与歌词解析两个维度展开分析:
灵感来源
歌曲灵感源于周深对动画电影《夏目友人帐》的感悟。尽管并非官方主题曲,但歌词中“不可见的存在”与“温柔凝视世界”的视角,与片中妖怪与人类共存的设定高度契合。周深在采访中提到,他想通过这首歌表达“被忽视的生命对世界的深情”。
“它”的象征性
“它”并非具体指代某个角色,而是隐喻那些被人类忽视的自然力量或微小生命(如风、草木精魂、流浪生灵)。歌词通过“它”的视角,展现一种无声却执着的守护,暗示自然与人类的关系:即使被伤害,仍以爱回馈。
“蜷缩在喧嚣尘世之外 可它爱着这个世界”
“蜷缩”描绘了“它”的隐蔽与疏离,与“喧嚣尘世”形成对比,暗示其处于人类认知边缘。即便如此,“爱”字点明主题——超脱于伤害的纯粹情感。
“那点星光在挣扎 可它仍爱着这个世界”
“星光”象征希望与脆弱性,“挣扎”体现生存困境,但“仍爱”强化了爱的无条件性,类似泰戈尔“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的哲思。
“最痛恨的 最冷冽的 最可怖的 最可悲的 却依然最深爱着”
四个“最”的排比将对立情感推向极致:即使面对世界的残酷面,“它”依然选择深爱。这种矛盾性暗喻环保议题——人类破坏自然,自然却持续滋养生命。
“当某天它纵身化作尘埃 这故事才突然被传开”
暗示“它”的消逝(如物种灭绝、生态崩溃)才唤醒人类关注,批判后知后觉的反思模式,与《寂静的春天》的生态预警异曲同工。
音乐与文本的互文
周深用气声唱法与空灵高音塑造“非人感”,副歌部分骤然的爆发力则表现“爱”的炽烈,形成听觉上的戏剧张力。
现代性隐喻
“它”可延伸解读为AI、流浪动物、少数群体等现代议题中的“他者”,歌曲呼吁摒弃偏见,理解不同形态的生命价值。
东方美学意境
“落叶”“潮汐”“季风”等意象构建了物哀美学场景,与宫崎骏动画中“树灵”“河神”的设定形成跨文化共鸣。
这首歌跳脱了“施害者-受害者”的简单叙事,以“它”的视角重构了爱的定义:爱不是交换或妥协,而是如同重力般自然存在的法则。这种超越人类中心主义的表达,使其成为一首兼具生态关怀与存在主义思考的当代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