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顶顶的歌曲《惊蛰》融合了东方哲学、宇宙观与佛教思想,以“惊蛰”这一节气为引子,象征万物复苏、生命觉醒的瞬间。惊蛰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中代表着春雷始鸣、蛰伏的生命被唤醒,而萨顶顶借此意象,延伸至宇宙的诞生与人类本性的觉醒。
歌曲以“盘古开天”开篇,借用中国创世神话表达宇宙初始的混沌与突破,强调“一声霹雳”作为创世之音,不仅是自然现象,更是意识觉醒的象征。这一声巨响超越了时间与空间,成为连接万物本源的桥梁。整首作品试图引导听者回归本真,探寻内在最原始的声音与意识。
反复吟唱的“嗡班匝萨多吽”是藏传佛教中的重要咒语(心咒),具有净化心灵、开启智慧的寓意。这一咒语的重复不仅是音乐上的节奏构建,更是一种冥想式的引导,使听者在声音的震动中进入深层意识,体验“离言之实相”——即超越语言的真实存在状态。
“盘古开天,宇宙开篇”以中国神话为起点,描绘宇宙从无到有的创生过程,象征一切意识与物质的起源。
“一声霹雳,万物起源”将惊蛰的雷声升华为宇宙初开的第一声震动,暗示声音是万物生成的原始动力。
“此声可超越,时空之界”表达这一原始之音不受物理法则限制,能够穿透过去、现在与未来,连接所有存在。
“寻声而去,本性自现”意指若能追溯这最原始的声音,便能回归本心,觉醒真我,达到“明心见性”的境界。
“离言之实相”出自佛教哲理,指真实的世界无法用语言完全描述,唯有超越语言才能体悟本质。
“世界原本只一音,一音在一意之先,所有意以一音而生”表达宇宙万物起源于一个原始振动(音),在思想与概念形成之前,这“一音”即是道、是空、是本源。所有的念头、意识皆由此音衍生。
结尾长达数十遍的“嗡班匝萨多吽”不仅是咒语的持诵,更是一种声音的修行。通过重复,使听者逐渐脱离杂念,进入宁静与合一的状态,呼应全曲“回归本源”的主题。
整首歌以极简的歌词与重复的咒语,构建出一场声音的冥想之旅,引导人们在喧嚣世界中倾听内心最原始的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