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冠廷的《为什么》以一种哲学式的思考方式,深入探讨了人生的诸多问题。歌词开篇即提出了对世间存在大量哀伤的疑问,表达了一种对人类生活状态的不解和探索。
歌词中反复出现“为什么争斗不绝”,以及“人存隔膜”的问题,反映了对社会矛盾和人际关系疏离的关注。这不仅是对现实世界的批判,也是一种对和平与真诚交流的渴望。
从“双鬓斑白”到“齿发俱落”,再到“无术拦春去”,这些歌词描绘了时间流逝不可阻挡的事实。这里表达了对青春不再、生命脆弱的感慨,同时也隐含着对永恒的追求。
歌词提到生病时的无助,“怎可永无恙”,揭示了人类面对病痛时的无力感。尽管人们常常抱有空想,希望避免一切不幸,但痛苦却是生命的一部分,是众生必须经历的过程。
最后部分描述了孤独无依的状态,“不见光亮”,甚至提到了死亡这一最终结局,“仍是泥中葬”。整首歌在对这些问题的不断追问中,传达出一种超脱的态度:尽管生命充满苦难,但这些都是平常之事。
整首歌词通过一系列“为什么”的提问,展现了对生命意义的深刻思索,同时传递出一种接受现实、坦然面对人生无常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