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的《画壁》是其专辑《山歌寥哉》中的一首歌曲,延续了他近年来以传统文化为灵感、融合现代音乐表达的创作风格。这首歌曲的创作背景和歌词内涵均与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短篇故事《画壁》密切相关,同时融入了刀郎对人性、欲望与虚幻的哲学思考。
《聊斋志异·画壁》讲述了书生孟龙潭与友人朱孝廉在寺院中看到一幅壁画,画中天女散花、仙境缥缈。朱孝廉被画中一垂髫少女吸引,神魂颠倒间竟进入画中,与少女共度欢愉。但最终因触犯禁忌(少女怀孕),被金甲神追捕,仓皇逃回现实,发现画中少女的发髻已从垂髫变为妇人样式。故事揭示了欲望的虚幻性与现实与幻境的边界模糊。
刀郎的歌曲《画壁》并非对原故事的简单复述,而是以现代视角重新解构了这一寓言,探讨了人类对欲望的沉溺、对永恒的执念,以及幻境与现实的辩证关系。
"这里有无数周围另有的世界的,周围的世界"
"那是漂浮在复制着无数干瘪的枯槁的形容"
"东侧世界的天女们提着东侧的世界的鲜花"
"她们点燃游戏的烛火,引诱悭吝放纵的我们"
"你穿越了水榭画廊,将奔向将拥抱那个少女"
"我能看得到你如何抉择,但我却无能为力"
"蓝翠鳞的雀鸟,在吟诵莫须有的命运"
"她们在未名的时空里,长出鱼尾和人的身躯"
"在黑色山峦的下面,是鱼冢和初生的星辰"
欲望的双重性:
幻境中的欢愉短暂而危险,如同“烛火”照亮瞬间却终将熄灭。人类在欲望中既获得满足,又陷入永恒的匮乏。
真实与虚幻的辩证:
“画壁”本身是一面镜子,照见人性的弱点。刀郎借此追问:我们是否也活在一幅被他人或自我绘制的“画壁”中?
宿命与超越:
歌词中反复出现的“莫须有的命运”“初生的星辰”,暗示个体在欲望洪流中的无力感,但也隐含着对觉醒的期待。
传统文化符号的现代化重构:
刀郎将《聊斋》的古典叙事转化为对当代人精神困境的隐喻,赋予传统故事新的哲学维度。
音乐与文本的互文:
歌曲采用迷离的电子音效与空灵吟唱,营造出“虚实交错”的听觉体验,强化了歌词的幻境感。
对“永恒”的解构:
歌词中“永恒”并非褒义词,而是指向一种囚禁——正如画壁中的世界,看似美好,实则是欲望的牢笼。
《画壁》通过重构古典志怪故事,揭示了现代人在物质与精神、真实与虚幻之间的迷失。刀郎以冷峻的笔触提醒听众:追逐幻境中的“永恒”或许是一种自我欺骗,而直面现实的残缺才是觉醒的开始。歌曲既是对《聊斋》原著的致敬,更是一则关于人性欲望的当代寓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