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燕姿的《Radio》收录于她2011年发行的专辑《是时候》中,是一首融合电子音效与摇滚元素的歌曲,由李偲菘担任制作,歌词由陈天佑、伍家辉共同创作。这首歌通过“收音机”这一意象,探讨了时间流逝中的情感沉淀与自我对话。
《Radio》诞生于孙燕姿暂别乐坛四年后的回归时期,这段沉淀期让她对音乐和人生有了更深的思考。歌曲以“收音机”为隐喻,象征一种跨越时空的情感传递——电台作为旧时代信息与记忆的载体,呼应了专辑名《是时候》中“重启”与“沉淀后发声”的主题。制作人李偲菘通过合成器音效营造出略带迷幻的电子氛围,与孙燕姿清透的嗓音形成反差,传递出对过去的怀念与对未来的期待交织的复杂情绪。
记忆的碎片化传递
「关掉 显影的时光机 / 沉溺 声波里漂流」
开篇以“关闭时光机”的逆向操作,暗示主动选择用更模糊的方式(电台声波)回忆过去。收音机断断续续的信号象征记忆的不完整,却更贴近真实的情感状态。
矛盾的情感代偿
「谁把 跳针的过去 / 藏在 带电的旋律」
“跳针”指向黑胶唱片卡顿的物理痕迹,暗喻回忆中的遗憾与执念。带电的旋律则暗示用音乐能量激活麻木的内心,与孙燕姿这一时期“用摇滚对抗世界疏离感”的创作倾向一致。
自我救赎的声波仪式
「听 Radio 在呐喊 / 震碎了 一地的心事」
副歌部分将收音机的声音强度具象化为“呐喊”,指向通过音乐释放压抑。孙燕姿标志性的气声唱法在此处弱化攻击性,反而呈现出一种自我疗愈的温柔坚定。
时间循环中的觉醒
「我们 都回到原地 / 我调整 失序的频率」
“原地”并非指停滞,而是回归初心。歌词从对过去的沉溺转向主动“调整频率”,呼应专辑中《世说心语》等曲目对“重新掌控人生节奏”的思考。
编曲中电子音效模拟老式收音机的杂音,鼓点却采用利落的摇滚节奏,形成“怀旧与突破”的听觉对冲。孙燕姿在真假音转换中刻意保留气息摩擦声,如同电台信号不完美却真实的质感,强化了“接受瑕疵才能继续前行”的哲学内核。
《Radio》作为孙燕姿中期转型的代表作,既延续了她擅长的情感叙事,又通过音乐实验展现了艺术家在人生中场阶段的自我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