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歌名为《皈依及发菩拉心愿文》,实际上是王菲对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的颂读。《心经》是佛教大乘般若部的重要经典之一,主要阐述了般若智慧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理解“空”的概念达到解脱和觉悟。
《心经》据传是佛陀在印度王舍城的鹫峰山上,与众多弟子及菩萨共同集会时所说。其中,观自在菩萨(即观音菩萨)向佛陀提出了关于如何修习般若波罗蜜多的问题,佛陀通过观自在菩萨的回答,揭示了般若智慧的核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一理念强调了一切现象的本质为空性,从而引导人们超越对物质世界的执着,达到心灵的自由和解脱。
“如是我闻 一时世尊 在王舍城鹫峰山中 与大苾刍众千二百五十人俱 并诸菩萨摩诃萨众 而共围绕”:这部分描述了《心经》的开篇场景,说明了佛陀在何处、与谁一起说法。
“尔时世尊 即入甚深光明宣说正法三摩地 时观自在菩萨摩诃萨在佛会中 而此菩萨摩诃萨 已能修行甚深般若波罗蜜多 观见五蕴自性皆空”:这里讲述了佛陀进入深度禅定状态,观自在菩萨提问,进而引出般若智慧的核心——观察五蕴(色、受、想、行、识)的空性。
“舍利子 此一切法如是空相 无所生 无所灭 无垢染 无清净 无增长 无损减”:这是对“空”的具体解释,指出一切法相的本质为空,没有生灭、垢净、增减之分,强调了一切事物的相对性和无常性。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无眼识界 乃至无意界 无意识界 无无明 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 无所得 亦无无得”:这段话进一步深化了“空”的概念,指出在空性中,一切感知、认识、生死、因果等都不存在,从而引导修行者超越这些概念,达到心灵的彻底解脱。
“是故应知 般若波罗蜜多 是广大明 是无上明 是无等等明 而能息除一切苦恼 是即真实无虚妄法 诸修学者 当如是学”:总结了般若智慧的无比重要性,它能够消除一切烦恼,是真实不虚的法门,鼓励所有修行者认真学习和实践。
“佛说此经已 观自在菩萨摩诃萨 并诸苾刍 乃至世间 天 人 阿修罗 乾闼婆等 一切大众 闻佛所说皆大欢喜 信受奉行”:最后,描述了佛陀说完此经后,所有听众都感到非常欢喜,并信受奉行,体现了佛法的深远影响和广泛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