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een的歌曲《The Fairy Feller’s Master Stroke》灵感来源于一幅同名画作,由英国画家Richard Dadd创作。这幅画描绘了一个神秘而复杂的仙境场景,充满了各种奇异的角色和细节。歌曲通过丰富的意象和语言,将画中的世界生动地呈现在听众面前。
Richard Dadd在1855年创作了这幅画,当时他已被关押在精神病院中。画作展现了一个奇幻的森林场景,其中包含了大量细致入微的人物形象,如仙女、精灵和其他神秘生物。这些角色似乎都在等待一个重要的事件发生——“the fairy feller”挥动他的斧头劈开一颗坚果。这个动作象征着一种仪式或决定性的瞬间,可能隐喻着命运的揭示或某种转变。
Freddie Mercury从这幅画中汲取灵感,将画中的每个细节都转化为歌词中的角色和情节。他将画作中静止的画面赋予了动态的生命力,并通过音乐传递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
歌曲以“fairy feller”为核心人物展开叙述,他是整个场景的焦点。歌词描绘了一群聚集在一起的神秘生物,他们围绕着新月之光,期待见证这一关键时刻。
“Ploughman, waggoner will, and types” 和 “Soldier, sailor, tinker, tailor, ploughboy” 列举了一系列职业身份,表明这个场景吸引了来自各行各业的人(或精灵),他们共同关注这一重要时刻。
“Fairy dandy tickling the fancy of his lady friend” 描述了一位优雅且迷人的精灵男子正在取悦他的伴侣,展现了场景中的浪漫元素。
“What a quaere fellow” 反复出现,强调了某些角色的古怪与独特性,同时也突出了整幅画面的离奇与荒诞。
最后,“Come on Mr. Feller, crack it open if you please” 是所有角色对“fairy feller”的呼唤,表达了他们对这一刻的迫切期待。
《The Fairy Feller’s Master Stroke》不仅是一首音乐作品,更像是一次文学与艺术的跨界尝试。它成功地捕捉到了原画作的精髓,同时通过文字和旋律将其扩展为一个多维度的故事。歌曲中的每个角色都有自己的性格与目的,而整体又构成了一个充满张力与悬念的奇幻世界。